温存与感念

您好,工作辛苦了!

您是我的小学老师,初中老师亦或是高中老师,无论您工作在哪个岗位上,都愿您工作顺利,祝您的学子们学业有成。这是您的学生池吉在紫金港写下的问候。这封信里,我暂且不谈对任何为我的成长呕心沥血过的老师们的感谢,我觉得在自己还没有取得任何成绩的时候,是没有资格妄言感谢的,感谢是真诚的,更是是沉重的。信里,我仅仅是想分享从高考到大学,自己最近几个月的感受。几个月前,自己还坐在班上没日没夜地埋头苦干,今天,却在浙水之滨的杭城开始了另一番行程。我想这两者,都是我的幸福。我自诩为一个自觉性很强的人,高中时,任何事情都无法干扰我自己拟定的学习计划,而且我的计划也并非从量上出发,譬如我计划当天完成一份满分的数学试卷,那么我会接二连三地去做,就算一天之内做三份、五份试卷,也要达到目的才罢休,除非夜深到了它的极点,我才会延迟这个计划。现在看来,这种极端的练习方法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它真的起到了作用?我只能不置可否。而且,从最后的高考成绩来看,数学也可谓是自己最大的失误所在。但是我想,也可能就是这种不服输的精神,让我把学习的压力转化成了激励着我的动力,让我从不倦怠,越疲惫越充实。来到浙大后,我发现自己原有的那套学习方式似乎是行不通了,各色的社团活动与名家讲座每时每刻都在招揽着众人的目光,从开学伊始的“百团大战”社团纳新活动,到后来的陈凯歌讲座,郑强讲座,孙中山侄孙讲座等等,它们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把所有正在被新鲜事物磁化的我们吸引过去,与此同时,网络也开始大规模地侵入我的生活,人人,腾讯TM,各种论坛等等等等,自己每天都要花很大部分时间去水这些。而对于学习,除了忙于每天奔波于不同的教室,“趋之若鹜”地去抢占所谓的教室前排有利地势,就仿佛没有研究任何实质性的东西了,高中时那种学习劲头一去不返。渐渐地,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精神的空虚——大学给了我自由,我却把自由兑换成了空虚,每日饱尝其苦涩。于是,我知道自己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我知道是连接亿万人的网络让自己变得孤独了。所以,删掉电脑上的TM、人人,删掉手机上的娱乐程序,我选择把自己埋在书堆里,像是高三时代,去图书馆查资料、文献写总结乃至于忘了吃饭;我选择把自己推到球场上,像初中时那样大汗淋漓酣畅快乐;我选择把自己置于一群信仰红十字精神的人群里,浙大红会干事一职让自己有机会在课余时间里,用手中的单反记录点点滴滴人间的温存与感动;我也会每天与父母及长辈电话联系,因为中秋节后老太太的离世让我懂得人世间最值得珍惜的人是谁,最应该关心的人又是谁。我想,人可以忙于很多的追求很多的理想,但若是因此忽略掉所有关爱自己的人,那么等有一天他们走了,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在电话里,我说,爸,妈,我现在就在启真湖旁的草地上,这儿的风景感动的让人落泪,我真想用相机拍下来给老太太看,可惜她却躺在了老坟山上……我说,爸,妈,你们每次给我打完电话就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打一个吧,哪怕寒暄一下他们也就不孤独了……我说,爸,妈,明年国庆节我不回家了,你把几个老人接来浙大,我要带他们看看孙儿上学的地方……生活上,我也在寻求改变。上个月初,母亲给我了汇了一千三,有天晚上,我发短信告诉父母,我正学会节俭,争取以后不给他们造成经济负担,结果第二天,母亲默不作声地又给我的账户汇了三百块,当我打电话询问时,她说,儿子,没钱了就告诉爸妈,别苦了自己,咱家也不缺这几个钱。当时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母亲拧着那个一年前就说要换却没舍得换的旧包去银行给我汇钱的情形,浮现出父亲在商场里从不舍得给自己买衬衫却肯花几百上千元给我买名牌球鞋的场景,浮现出高考一结束还没等成绩出来,母亲就提前践行她的许诺,拿着50张百元大钞给我买回手机的情形……所以当母亲这么一说,我忽然感觉自己无言以对了。我发现自己从不付出,却理所应当地享受了他们那么多年的付出,我情何以堪!——我想到了在母亲床头柜里,是她保留着的小学时我写给她的贺卡,买给她的丝巾,想到了高中时自己却振振有词地告诉她以后过生日或是三八妇女节我就不买什么东西了,这些都是形式主义而已;我想到了哪怕是有一次我答应父母,陪他们出去走一走逛一逛他们就会开心的溢于言表的情形,想到了一直以来精打细算的母亲在我成年时给我888块,第一次这么慷慨大方……想到了所有的这些后,我想到了哭,我要对着自己的良心嚎啕几声,让它苏醒,但我却做不到,我不忍让电话那头的母亲听到,我知道,她和父亲就像两盆仙人掌,只需儿子偶尔驻足浇一浇水,就可以活的长长久久……于是,我跟父母要求不要再多给我汇钱,从1600到1300到1000直到最近我告诉父母其实在这边600块钱就够了而被他们大骂,我知道,是他们教会了我感恩地生活,我却学会的太晚太晚。我说,妈,让儿子苦一点好啊,不苦难成大器。母亲说,除了你的平安健康,我什么都不图,你爸说了,还是每个月1300吧,肯定还有其他开销……我没有再说什么,我始终拗不过他们灼灼的爱,但是我想我还是会把剩下的钱节约下来,等过年,给老一辈们买点营养品,这算是我孙儿的心意。在杭,没有亲人,各种新同学老同学就成了最亲的人。我寝室的室友里一个来自大庆一个来自北京还有一个是浙江本地人,我们有着同样的11月10日的生日,所以在一起就格外亲切,互相照顾像是一家人;惟一的高中同学李泽,我跟他走得也非常近,他不喜欢他的手机,我就把我的给他跟他换着用;我晚上自习回寝没外套,他就在他们寝室拿他的外套给我穿,我这一穿就是半个多月还没还他;我问他借作图工具,他会把一打专业画图纸和一盒削好的铅笔以及各类尺子送到我六楼的寝室;我去他寝室的独立卫生间洗澡,洗完了走后他负责晾衣服,而没过几天我就发现自己的内衣穿在他的身上了。就是这样一种裤衩都能换着穿的兄弟情,想必在多年之后还会被我们津津乐道。同时,我也会跟远在大江南北的匡祥、徐超、陈琪他们联系,匡祥告诉我他学的建筑要求他每天练习画几万条直线、几千个圆,连买纸买笔都让他破财无数,我这才发现原来所有人都一样,在自己梦想变为现实前,都要历经一段艰难,才能蜕变。徐超告诉我复读生要再上一个高三,他们科大生要再上四个高三,那里的学习压力与学生的自觉性可见一斑。他还用自己翻译的名言劝诫我“one apple a day,no doctor to see——每天玩玩苹果手机,没有博士学位!”,于是第二天我的手机上就只剩下了些学习软件。陈琪在上外学的是日语,她会用几个毫不相关的日文拼音调侃我这个门外汉,她也会不吝特长,帮我修改蹩脚的英语作文,更会写信或是打电话,提醒我勿忘老友、督促我的英语自学计划,最后也不忘诱惑地说上外的男生太少了,稍微正常一点儿的在这边都很吃香,叫我这个茫茫浙大蓝田学院男性人海中的工科男心驰神往……记得自己高中时时常会想,学生时代的我们是否正在被某种体制所束缚,以至于我们的思想与才华都无法得以最广泛地开拓与施展,而且身边的大多数人都把这其中的症结,归结为应试教育的弊端。但真正到了大学,当一切都自由起来,当所谓的樊笼都被打开,我清晰地看到,一些迫不及待想要飞翔的年轻人,却不偏不倚地跌入了例如网络,例如桌游,例如毫不负责的恋爱中去了。我想,在日益西化的社会思潮里,中国年轻一代的创新意识与自我反省意识正在被淡化,人们把这种淡化归咎于应试教育的同时,却没有意识到,应试教育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不也正是我们学会自我行为规范的一种促进吗?不正是一种社会不公平下最公平的教育体制吗?可惜,我看到的是,如今很多年轻人,纵然对事物知其然却不知所以然,还是总是在抱怨,总是在批判,却很少反思与践行所谓的先进的思想与于世态度,即使是在浙大,这种人也绝非少数。我想,且不谈西化与先进,我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有热血敢批判固然好,但是静下心来笃学修身是否才是更明智的行为呢?毕竟国民素质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作为其中一分子,绝不能因为时间长就摒弃了对自身的要求,甚至被一些所谓先进的东西同化,没了思想与判别是非的能力,尤其是大学生,更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的行为准则,有了准则,我想,生活才会有清晰正确的轨迹。所以,在经历过这几个月的适应与反思后,我愈发地发现自己正在成熟,却仍有很多方面不成熟,我渴望在四年里可以学到真知识真本领真能力,我逼着自己像高中生一样学习,像初中生一样运动,像其他大学生一样加入人际交往,我觉得人总是在不断逼迫自己不断反思自己后,才意识到自身的潜力与自己内心的本真的。我更会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任何给予自己无私帮助的师长,亲戚,朋友,在我的生命里,你们就像一盏盏明灯,让我不会偏离航道,我感恩你们的付出,也庆幸自己的幸运。末了,也祝老师及家人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在浙之滨,师恩难忘,这是一个离乡学子此时心中所有温存与感念。

愚生池吉
2011年11月3日夜于浙大紫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