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日记12

很快就要离开,熟悉的路,熟悉的房屋,熟悉的雨过天晴,都要慢慢被遗忘。遗忘北川,一如当初对它抱有着极端的向往,都是时间累积的结果。但有趣的是,在这里,我看到了暗无天日的黑暗,也看到了光鲜亮丽的荣光,北川是一个极为矛盾的小山城,是整个世界的缩影,也唯独它的矛盾性,是不可能被遗忘的。对我而言,一些人与事,构架成了我大体的北川印象,更构架了北川,这骇人的矛盾体。

先谈一些人:一、县城的出租车司机。司机听闻学姐打的去很远的肯德基只为为孩子们带一些他们从没吃过的汉堡,特意降低起步价一元,说我也参与一分爱心吧!钱虽少,但情很真,这是北川人毫无舆论渲染,最由衷最草根的善良;二、地震遗址讲解员。在偌大的遇难者公墓面前,饱含深情热泪盈眶地为我们讲完悲伤的故事,四年来,她做过无数次讲解,也流过无数次热泪,她的每一次声音颤栗都是对亡魂又一次地瞻仰,真正的伤,是四年也无法擦干的泪、是心底最永久的悸动,真正的伤,读作殇;三、震后的安县居民。新北川选址谣言四起,热门地安县一带的居民大量户口内迁,几个月时间,小县居民数量增加五成有余,因为一旦户口落在重建地,就意味着可以在重建时分房分地,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武力争斗居民上访,安县终于被包括在内,村民们齐声叫好。而这一切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真正无家可归有待分配的受灾居民,还被安置在绵阳体育馆,对属于自己的重建资源被疯抢一事一概不知。

再谈一些事:一、救援。地震发生时,很多人目睹了眼下一幕——几近所有看守所跑出的犯人参与了救援,而与新闻报道大相径庭的是,北川中学诸多老师却只顾自己逃命没伸援手,你说何为为人师表,你说何为社会良知,你说何又为人性?现实不能给任何答案;二、重建。震后擂鼓重建,小镇不久迎来国家领导人视察,大片的板房被临时建起的遮挡物团团围起,领导们眼里的擂鼓俨然已是家家住进新房的和谐画面。实则呢?四年后的今天板房群依旧存在,地方领导和四川媒体人心照不宣,把板房列入任何报道摄影宣传的禁区。可以说,四年来,是四川报纸让板房永久的消失,让人民都过上了好日子;三、安置房分配。这是老话题,却依旧解决不利,板房里的人因为交不起那四五万元钱一直一大家子人蜗居一室,芝麻点大的领导却拥有了好几套房产甚至置起了小车。在中国,在所有有利益可图的地方,权贵都是百姓翻不过的山;四、援建。整个北川新城区,是山东举省之力,在八万民工的双手下诞生的中国式奇迹。在诟病体制乃至国民素质的同时,不能忽略正是这种相对的集权,才可更好的集资集力,三年造一座城,修一方山水,山东人公德无量。

以上人物事件,足以见得北川发展的矛盾与畸形。一方面拥有别致夺目的诸如法国设计师设计的红枫敬老院这样现代化人文产物,一方面又存在诸多的诸如卫生堪忧的板房群这种社会边缘、社会遗漏问题。北川人的坚强感恩值得敬仰,但北川的发展却任重道远,它的体制改革也势在必行,一如我们的国家,一如我们生存的社会。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北川,因为我们每天都在目睹和经历着北川矛盾,如果不学会革新,那等来的就只能是革命。

12.7.27 于北川